ICS 43.040.60
CCS T 26
T/ZZB 1879-2020
乘用车防滑链
Snow chains for passenger vehicle
2020 - 11 - 18 发布 2020 - 12-0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1879-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产品结构 ........................................................ .................. 1
5 基本要求 ........................................................ .................. 2
6 技术要求 ........................................................ .................. 3
7 试验方法 ........................................................ .................. 5
8 检验规则 ........................................................ .................. 6
9 标志、包 装、运输与贮存 ............................................................ 7
10 质量承诺 ....................................................... .................. 7
T/ZZB 1879-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浦江伯虎链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浦江浩锋链条有限公司、杭州萧山久远机械有限公司、康
丰(南京)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杭州方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小根、郑恩其、费民喜、郑根训、郑根尧、周琴、季淑霞、陈军锋、黄园园、
郑路路、杨申雷、郑冬睿、彭睿、郑涵、吴巧敏、陈丹丹、张序日、黄婷婷、张淑莲、肖先锋、赵易濂。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阮建国。 本文件由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T/ZZB 1879-2020
1 乘用车防滑链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防滑链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结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 M1 类乘用车防滑链及类似乘用车的防滑链(以下简称防滑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 部分:试验方法 GB/T 9450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10125—201 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 21670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 1057— 2017 汽车防滑链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089、GB 21670、QC/T 10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结构
防滑链产品结构见图1所示。
T/ZZB 1879-2020
2
说明:
○1——扣结;
○2——扣珠;
○3——黄色塑料管;
○4——蓝色塑料管;
○5——钢丝绳;
○6——双钩组件1;
○7——双钩组件2;
○8——活动钩;
○9——过渡链;
○10——橡胶钩;
○11——侧链。
图1 结构图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5.1.1 应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链条外形、结构进行模拟仿真优化。
5.1.2 应采用建立数学模型对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5.2 原材料与零部件 5.2.1 过渡链应采用渗碳钢,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1
化学成分
% 力学性能
C Mn Si P S N Ni Cr Cu 抗拉强
度/MPa 延伸率
/% 断面收缩率/%
0.12~
0.18 0.60~
0.90 ≤
0.25 ≤
0.025 ≤
0.010 ≤
0.012≤0.03 ≤0.05 ≤0.06 ≥470 ≥30 ≥55
T/ZZB 1879-2020
3 5.2.2 双钩、活动钩应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表 2 的规定。
表2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力学性能
C Mn Si P S N 抗拉强
度/MPa 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0.62~0.70 0.90~1.20 0.17~0.37 ≤0.020 ≤0.020 ≤0.012 ≥920 ≥30 ≥55
5.2.3 橡胶钩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 3 规定。
表3 有害物质限值
有害元素 限量
%
镉 ≤0.01
六价铬 ≤0.1
铅 ≤0.1
汞 ≤0.1
5.3 工艺装备
5.3.1 防滑链用线材应采用无酸拉丝工艺。
5.3.2 防滑链生产应采用全自动的编、焊装备。
5.3.3 过渡链渗碳淬火与回火应采用自动化渗碳淬火网带炉或渗碳淬火多用炉。
5.3.4 防滑链电镀应采用三价铬镀锌工艺。
5.4 检验检测 5.4.1 应配备万能材料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硬度计、测厚仪、盐雾腐蚀试验箱。
5.4.2 过渡链生产过程具备拉力监测装备。
5.4.3 热处理后应开展过渡链的渗碳层厚度、硬度检测。
5.4.4 应对防滑链开展破断拉力、镀锌层厚度和耐腐蚀项目检测。
6 技术要求
6.1 一般要求
表面应无锈蚀、无锌层脱落、无裂纹、无挤压变形,不应出现损害轮胎和路面的尖角。
6.2 关键部件性能
6.2.1 侧链破断拉力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6.2.2 扣珠与钢丝绳的咬合力不低于 3
400 N。
T/ZZB 1879-2020
4 表4 破断拉力
名称 规格
mm 破断拉力
N
侧链 2.8 ≥3 300
2.9 ≥3 500
3.0 ≥3 800
3.5 ≥4 000
3.8 ≥4 400
4.0 ≥5 200
6.2.3 过渡链的硬度、渗碳层厚度、破断拉力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性能要求
直径
mm 性能
表面硬度
HV1 芯部硬度
HV1 渗碳层深度
mm 破断拉力
N
D3.0
850±100 400±100 0.05×d~0.1×d ≥4 200
D3.5 ≥4 300
D3.8 ≥4 500
D4.5 ≥4 700
D5.5 ≥7 100
注:d为直径。
6.3 耐腐蚀
6.3.1 防滑链的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8 μm。
6.3.2 经过 5 %中性盐雾试验 24 h 后,镀锌链条表面不允许有红锈出现。
6.4 安装要求 6.4.1 装卸应快捷方便。
6.4.2 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不应损坏轮胎。
6.4.3 安装后,凸出轮胎内侧胎侧表面不应大于 18
mm,凸出轮胎外侧胎侧表面不应大于 23 mm。
6.4.4 应装配紧密,安装后空挡处应小于轮胎周长的 1/8,行驶中不应与车辆发生干涉。
6.5 制动性能 6.5.1 与同一试验车辆未安装乘用车防滑链的 MFDD 的比值应不小于 1.3。
6.5.2 在冰直道上安装乘用车防滑链试验车辆的 MFDD与同一试验车辆未安装乘用车防滑链的 MFDD 的
比值应不小于 1.3。 6.6 牵引性能
在压实雪直道上安装乘用车防滑链试验车辆的最大牵引力与同一试验车辆未安装乘用车防滑链的
最大牵引力比值应不小于1.2。
T/ZZB 1879-2020
5 6.7 装车行驶要求
防滑链安装
T-ZZB 1879—2020 乘用车防滑链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26:0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