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79.060.10 B 70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973—2009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Splicing panel with resin covering surface for concrete form 2009 - 12 - 29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5/T 973—2009 前 言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我省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 接板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作为生产质量控制检验和贸易的依据。 本标准耐冷热循环性能和表面耐碱性能的检验方法修改采用了日本农林标准(JAS)《混凝土模板 用胶合板》(1992年5月1日农林水产省告示第516号)。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批准。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三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田县广联木业有限公司、大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卓金勋、丁沪闽、吴文盘、陈瑞玲、林玉珍、潘梅华、吴责然、宋孝金、杨 越飞、司琳琳、李权、苏再德。 I DB35/T 973—2009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03/ISO2589—1:199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 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103—2000 实木复合地板 GB/T 18259—2000 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 GB/T 19367—2009 人造板的尺寸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259—2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树脂覆面拼接板 splicing panel with resin covering surface 将干燥后的木条沿长度方向纵向指榫接长、横向胶拼而成的拼接板坯,经砂光(单面或双面), 施以胶粘剂,再按相邻层互相垂直交错的方式组坯后热压,表面覆有树脂的板材。 3.2 木条 batten 将原木(或方料)锯切加工成特定规格尺寸的锯材。 3.3 指接材 finger-jointed lumber 锯材经指榫加工、胶合接长制成的板方材。 3.4 指榫 finger tenon 利用切削和加压的方法,在木材端部加工形成的指形(锯齿形)榫接头。 1 DB35/T 973—2009 3.5 拼接板坯 splicing slab 将指接材横向胶拼而成的板材。 3.6 板面树脂缺如 sbsence of adhesive on the surface 覆面后板面局部缺胶。 3.7 水平型(H型)指榫 horizontal finger tenon (type H) 板侧面可见指榫。 3.8 垂直型(V型)指榫 vertical finger tenon (type V) 板正面可见指榫。 3.9 端接点间距 space between end joints 板长度方向上相邻木条间指榫的指顶间距。 3.10 侧向胶层剪切强度 shearing strength of lateral glue layer 指表层板拼宽时相邻木条间侧向胶合强度。 4 要求 4.1 板的结构 4.1.1 相邻层拼板的木纹应互相垂直。 4.1.2 中心层对称两侧的拼板应为同一树种、同一厚度。 4.1.3 沿板长方向相邻两排木条的两个端接点间距不小于 300 mm。 4.2 外观质量 产品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合格品,并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2 DB35/T 973—2009 表1 外观质量 指 缺 陷 种 类 标 缺 陷 单 位 优等品 合格品 单个最大面积,mm2 不允许 ≤1000 允许个数,个 不允许 ≤2 凹凸高度不超过,mm 不允许 ≤1 鼓泡、分层 / 不允许 不允许 板面树脂缺如 不超过板面积的百分比,% 不允许 5 单个最大长度,mm ≤100 ≤300 允许条数,条 ≤1 ≤3 龟裂 不超过板面积的百分比,% 5 10 表面污染 不超过板面积的百分比,% 不允许 5 其他缺陷 / 凹陷、压痕、鼓包 划痕 按最类似缺陷考虑 注:限制缺陷的数量,累积尺寸或范围应按整张板面积的平均每平方米上的数量进行计算,板宽度上缺陷应按最 严重一端的平均每米内的数量进行计算,其结果应取最接近相邻整数中大数。 4.3 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 4.3.1 规格尺寸 规格尺寸见表 2。 表2 规格尺寸 宽度 长 度 500 2000 1000 2500 — 3000 单位为毫米 公称厚度 21 25 27 30 注:可经供需双方协议,生产其他幅面尺寸及厚度的产品。 4.3.2 允许偏差 4.3.2.1 厚度 厚度允许偏差见表3。 3 DB35/T 973—2009 表3 厚度允差 4.3.2.2 单位为毫米 公称厚度 平均厚度与公称厚度间允许偏差 板间最大允许偏差 <25 ±0.8 ±1.0 ≥25 ±1.0 ±1.2 长度和宽度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的长度和宽度允许偏差为±2 mm。 4.3.2.3 对角线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超过3 mm。 4.3.2.4 翘曲度 翘曲度不超过1%。 4.3.2.5 边缘直度 边缘直度不超过1.0 mm/m。 4.3.2.6 垂直度 相邻边垂直度不超过1.0 mm/m。 4.4 理化性能 理化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理化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含水率,% 6~12 浸渍剥离性能(试件每个胶层上的每一边累计剥离长度),mm ≤25 侧向胶层剪切强度,MPa ≥2.0 静曲强度(纵向),MPa ≥30 弹性模量(纵向),MPa ≥3000 表面耐磨性能,mg/100r ≤80 耐冷热循环性能 无裂隙、鼓泡、脱胶 表面耐碱性能 无裂隙、鼓泡、脱胶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质量 4 DB35/T 973—2009 5.1.1 端接点间距 用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检量板长度方向上相邻木条间指榫的指顶间最短的距离,精确至1 mm。 5.1.2 凹陷、压痕、鼓包 使用分度值为1 mm的钢板尺和分度值为0.02mm的塞尺对其进行检量,取最大的凹凸高度值,精确 至0.1 mm。 5.1.3 鼓泡、分层 分别在板的正面和侧面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 5.1.4 其他缺陷 采用目测和使用分度值为0.5 mm的钢板尺对产品的其他外观质量缺陷进行检验。 5.2 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 5.2.1 长度、宽度、厚度 按GB/T 19367—2009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 对角线 采用分度值为 1 mm钢卷尺沿板的对角方向测量两条对角线长度,精确至1 mm。取两对角线差的 绝对值为测量结果。 5.2.3 翘曲度 将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凹面向上,并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分别沿两 对角线方向绷紧线绳于板面,用分度值为 0.5 mm钢板尺测量线绳到板面间的最大弦高,精确至1 mm。 最大弦高与其对应的对角线长度比值的百分率为板的翘曲度,精确至0.1%。分别计算两对角线 方向的翘曲度,取其中最大者为该板的翘曲度。翘曲度K(%)按(1)式计算。 K (%) = H ×100 .................................... (1) L 式中: K—为板的翘曲度,%; H—为对角线最大弦高,mm; L—对角线长度,mm。 5.2.4 边缘直度、垂直度 按GB/T 19367—2009规定的方法测定。 5.3 理化性能 5.3.1 试样制取 5.3.1.1 试样在样板中的截取位置见图 1(单位:mm)。 5 DB35/T 973—2009 图1 试样在样板中的截取位置示意图 5.3.1.2 试件的制取位置及尺寸见图 2(单位:mm)。 图2 试件制取示意图 5.3.1.3 试件的尺寸规格、数量和编号见表 5。 6 DB35/T 973—2009 表5 试件的尺寸规格、数量和编号 项 目 试件尺寸规格(mm) 试件数(个) 试件编号 备 注 含水率 100.0×100.0 3 ① — 浸渍剥离性能 75.0×75.0 6 ② — 侧向胶层剪切强度 50.0×30.0 12 任意处 静曲强度 (10δ+50.0)×75.0 3 ③ — 弹性模量 (10δ+50.0)×75.0 3 ③ — 表面耐磨性能 100.0×100.0 1 ④ — 耐冷热循环性能 150.0×150.0 3 ⑤ — 表面耐碱性能 75.0×75.0 3 ⑥ — 在非指接处侧向胶层 上截取 注:δ—为样品的公称厚度,mm。 试件的边角应垂直,尺寸偏差为±0.5mm。 5.3.2 含水率 按GB/T 17657—1999规定的方法测定。 5.3.3 浸渍剥离性能 按GB/T 17657—1999规定的Ⅰ类方法测定。 5.3.4 侧向胶层剪切强度 按 GB/T 17657 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制作见图 3,其中 t 为木条厚度(单位为 mm)。 图3 剪切强度试件制作示意图 7 DB35/T 973—2009 5.3.5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 按 GB/T 17657—1999规定的方法测定,但测试时必须使试件的拼接口朝下。 5.3.6 表面耐磨性能 按 GB/T 18103—2000规定的方法测定。 5.3.7 表面耐冷热循环性能 5.3.7.1 方法原理 确定试件表面对温度反复变化的抵抗能力。 5.3.7.2 仪器与材料 a)空气对流干燥箱,恒温波动度±1℃,温度范围(40~200)℃; b)低温冰箱,温度可达-25℃; c)脱脂棉花; d)乙醇,95%(V/V),工业级。 5.3.7.3 试件制作 截取边长为(150±1)mm的正方形试件3块。 5.3.7.4 试验方法

pdf文档 DB35-T 973-2009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973-2009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973-2009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973-2009 混凝土模板用树脂覆面拼接板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55: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