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59.080.20 FZ W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 12023-2021 代替FZ/T12023—2011 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Meta-aramid fiber grey yarn 2021-04-19 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FZ/T1202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12023一2011《芳纶1313本色纱线》,与FZ/T12023一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文件名称调整为《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增加了间位芳纶本色纱"6.0tex~6.9tex”、“7.0tex~7.9tex”线密度范围考核指标(见表1); 单纱指标增加了“千米棉结(十200%)”考核项目,股线指标增加了“抢度变异系数”考核项目 (见表1、表2,2011年版的表1、表2); 调整了单纱线断裂强度、单纱线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见表1、表2,2011年版的表1、表2); 一删除了芳纶1313纤维(棉型)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见2011年版的表3、表4); 一删除了取样规定,试验数量及次数按照各试验方法要求执行(见2011年版的表5); 删除了计算值的数值修约规定(见2011年版的表6); 删除了原文件资料性附录A,原文件附录B调整为现文件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邦维普泰防护纺织有限公司、北京英特莱科技 有限公司、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常熟市宝洋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安徽 君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恒硕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 监督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向东、王利军、景京、丁志新、周绪波、胡伟俊、王新华、张毅、张恒、宋娟、 段丽慧、李继国。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12023—2011。 I FZ/T 12023—2021 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间位芳纶本色纱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中长型间位芳纶短纤维生产的环锭纺本色纱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43.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GB/T3292.1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391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 GB/T4743一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10008 3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间位芳纶 meta-aramidfiber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纤维。 芳纶1313 由酰胺基团相互连接间位苯环所构成的线性大分子,其中至少85%的酰胺键是直接连在两个苯环 间位之间。 [来源:GB/T31889—2015,3.1] 3.2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纱线在一定温度影响下形态的变化。 4产品分类、标记 4.1间位芳纶本色纱线以不同线密度分类。 4.2间位芳纶本色纱线的原料代号为FL1313。 1

.pdf文档 FZ-T 12023-2021 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FZ-T 12023-2021 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第 1 页 FZ-T 12023-2021 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第 2 页 FZ-T 12023-2021 间位芳纶本色纱线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17 14:21: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