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DB35 91.120.25 P 1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67—2017 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The requirements of search and rescue training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2017 - 07 - 03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03 实施 发 布 DB35/T 1667—2017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训练场地 .......................................................................... 2 5 训练设施 .......................................................................... 2 6 训练装备 .......................................................................... 4 7 训练对象 .......................................................................... 5 8 训练科目 .......................................................................... 6 9 训练安全 .......................................................................... 7 10 训练考核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破拆训练设施样式和尺寸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顶撑训练设施样式和尺寸 ......................................... 1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障碍物移除训练设施样式和尺寸 ................................... 16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绳索训练用锚固点建设样式 ....................................... 1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网格管道建造样式和尺寸 ......................................... 18 I DB35/T 166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海燕、危福泉、张永春、叶明云、黄宏生、梁静、尹光辉、林夏菲、李大祖、 宋培刚、洪星、郭皓、王青平、张晓刚、黄谷霖、张国良、吴均、康雪娟、张毅瑜、王辉山、周跃勇、 孙宇、叶晋余、苏玉龙、张剑星、廖吉鹏、钟伟元。 II DB35/T 1667—2017 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的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装备、训练对象、训练科目、 训练安全和训练考核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搜索和营救日常训练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T 63-2016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训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428.1-2012和GB/T 29428.2-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team 简称救援队,经过选拔、培训,具有应对地震灾害现场处置能力的人员经一定组织形式、以挽救生 命为主要目的实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行动的专业群体。 3.2 搜索 search 采用人工、犬和仪器等方式寻找受困者的过程。 [GB/T 29428.1-2012,定义3.4] 3.3 营救 rescue 采用各种方法使受困者脱离险境的过程。 [GB/T 29428.1-2012,定义3.5] 3.4 支撑 shoring 通过增加构件稳定建(构)筑物受损部位的过程。 [GB/T 29428.2-2014,定义3.2] 3.5 破拆 breaching 通过切割、钻凿、破碎、打孔等对障碍物进行拆除或局部分解的过程。 [GB/T 29428.2-2014,定义3.3] 1 DB35/T 1667—2017 3.6 顶撑 uplifting 通过抬升、扩张障碍物,扩大空间的过程。 [GB/T 29428.2-2014,定义3.4] 3.7 移除 removing 通过牵拉、吊升、起重等移动障碍物的过程。 [GB/T 29428.2-2014, 定义3.5] 4 训练场地 4.1 选址 训练场地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便于展开训练,无安全隐患; b) 训练队伍集结便捷; c) 周边道路畅通,交通便利; d) 具备水、电等配套保障设施。 4.2 面积 2 训练场地规划面积应与同时参加训练的人数与训练科目、功能分区等相匹配,宜不少于2000 m 。 4.3 布局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训练场地的功能分区,并以满足各单项训练不受空间干扰为宜,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训练场地功能区设置要求 类 别 专项技能训练 综合训练 其他 功能分区 破拆训练区、顶撑训练区、障碍物移除训练区、绳索训练区 网格管道训练区、简易废墟训练区 训练装备库、训练器材库(室、区) 注:有条件的,可增设救援心理行为训练区等其他功能区。 5 训练设施 5.1 破拆训练区设施 破拆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见表2。 2 DB35/T 1667—2017 表2 破拆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 设施名称 设施描述 图 例 数 量 参见附录A图A.1 不少于3个 参见附录A图A.2 不少于2个 参见附录A图A.3 不少于2个 参见附录A图A.4 不少于3个 参见附录A图A.5 不少于4个 图 例 数 量 参见附录B图B.1 不少于1个 参见附录B图B.2 不少于6块 由框架和活动墙体两个部分组成。框架由槽钢和混 破拆墙 凝土底座构成;活动墙体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由混凝土浇筑的四脚平台,中央预留空心方形凹槽 破拆台 用于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台上设铁围栏,一侧 设爬梯。 由三节水泥圆管连接而成;连接处预留间隙用于放 破拆管 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钢板或木板。 钢筋切割架 由方铁管焊接成的三角支架。 由方铁管焊接成三角支架,支架顶部留有U形卡槽; 木材切割架 两个切割架中间架上木材。 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主要使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20、C30的混凝土。 5.2 顶撑训练区设施 顶撑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见表3。 表3 顶撑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 设施名称 设施描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填砖块瓦砾,上盖混凝土预制 F形立墙 板。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板一面设置4个钢筋吊耳。 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主要使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20、C30的混凝土。 5.3 障碍物移除训练区设施 障碍物移除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见表4。 表4 障碍物移除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 设施名称 设施描述 图 例 数 量 参见附录C图C.1 不少于2个 墩体呈直角梯形体,梯形体顶面与斜面各有一对钢 水泥墩 筋吊耳。 5.4 绳索训练区设施 5.4.1 绳索训练区可利用区域内现有的建筑物、岩石体及其他物件作为训练设施。 5.4.2 绳索训练用锚固点建设要求见表 5。 3 DB35/T 1667—2017 表5 绳索训练用锚固点建设要求 设施名称 锚固点 设施描述 由圆钢(铁)管焊接而成。 图例 数量 参见附录D图D.1 不少于4个 注:也可利用强度足够的栏杆、柱子、梁、窗台、岩石体等作为锚固点。 5.5 网格管道训练区设施 网格管道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见表6。 表6 网格管道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 设施名称 设施描述 图 例 数 量 参见附录E图E.1 不少于1个 由钢筋混凝土方管和圆管混合搭建而成;部分管道 与地面成一定夹角,形成高低错落的管道网,管道 网格管道 连接处预留间隙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板、钢板或木 板。 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主要使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20、C30的混凝土。 5.6 简易废墟训练区设施 简易废墟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见表7。 表7 简易废墟训练区设施建设要求 设施名称 设施描述 图 例 数 量 2 在地表或地下预铺管道,拐点不 废墟面积不少于200 m ; 少于5个,覆盖破碎的建筑构件; 交错预设三种规格管道,净高分别为 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架、柱、 0.8m、1.0 m和1.2 m,宽度均不超过1 m; 楼板、砖石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 每种规格管道至少预设1组障碍,障碍总 障碍物,以及观测孔、监控摄像 数不少于6组; 头和报警装置等。 地面搜救口不少于5个。 简易废墟 不少于1个 6 训练装备 6.1 搜索训练装备 救援队搜索训练装备配置要求见表8。 4 DB35/T 1667—2017 表8 搜索训练装备配置 大 类 小 类 说 明 救援人员利用喊话、敲击等搜索受困者

pdf文档 DB35-T 1667-2017 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67-2017 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67-2017 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67-2017 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5:04: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