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DB35 ICS 65.020 B 6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86—20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 2017 - 10 - 2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24 实施 发 布 DB35/T 1686—2017 目 次 前 言 ..............................................................................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与监测 .................................................................... 2 5 分区治理技术 ...................................................................... 3 6 防治效果调查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踏查记录表 ........................................ 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苗圃样方调查记录表 ................................ 9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林分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 10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表 ............................... 11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苗圃发生情况统计表 ............................... 12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林分发生情况统计表 ............................... 13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情监测记录表 ................................... 14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抗枝瘿姬小蜂主要桉树品种(品系) ............................... 15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易感(诱饵树)品种(品系) ................... 16 附录 K(资料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常用药剂及剂量表 ................................. 17 参考文献 ............................................................................ 18 I DB35/T 168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沙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武夷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初奖、张华峰、张思禄、陈德兰、黄钦府、陈顺立、郑宏、康文通。 Ⅱ DB35/T 1686—20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防治技术的术语与定义、虫情调 查与监测、分区治理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475-2006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LY/T 2456-2015 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 LY/T 2781-2016 桉树枝瘿姬小蜂检疫技术规程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35/T 1086-2010 林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安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桉树枝瘿姬小蜂 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姬小蜂属(Leptocybe)的桉树害虫,主要危害桉树 的嫩枝、嫩梢和嫩叶,引起畸形、肿大,影响生长,严重时导致生长停止、顶梢枯死、叶片早落,甚至 整株枯死。 3.2 诱饵树 桉树枝瘿姬小蜂嗜好寄生取食并在监测和防治中发挥诱集作用的桉树品种(品系)。 3.3 抗性品种(品系) 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具有免疫力、耐害性或抗生性的桉树品种(品系)。 4 虫情调查与监测 4.1 踏查 4.1.1 时间 1 DB35/T 1686—2017 每年2次,一般为春季3月至4月桉树枝瘿姬小蜂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后和秋季9月至10月越冬前。桉树 枝瘿姬小蜂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4.1.2 范围 调查区域内所有桉树,重点调查发生区及其毗邻区的桉树苗圃和人工林。 4.1.3 方法与内容 根据桉树资源分布图按照选定的线路进行踏查,检查幼嫩的枝梢、叶柄及叶片主脉等部位是否发生 肿大、畸形及虫瘿,采样、解剖虫瘿,观察虫态,调查其发生地点与分布范围;填写《桉树枝瘿姬小蜂 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确定发生地点和范围后,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4.2 标准地调查 4.2.1 苗圃调查 4.2.1.1 样方设置 2 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设置调查样方,每个样方面积2 m ,样方累计面积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2%。 4.2.1.2 调查方法 样方内随机抽取100株苗木调查有虫株数和虫瘿数,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 4.2.2 林分调查 4.2.2.1 标准地设置 2 2 2 对同一类型连片桉树林每30 hm ~50 hm 设一块标准地,面积约0.2 hm ;对零星分布的桉树林以林 地大班或山头为单元设一块标准地,标准地内的桉树不少于50株。 4.2.2.2 调查方法 标准地内随机抽取 15~20 样株,每样株树冠上中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取一长 35 cm 的 样枝,调查统计每样枝上的虫瘿数,计算有虫株率、虫瘿密度、危害程度,确定成灾面积,填入附录 D。 有虫株率计算公式见公式(1): 有虫株率(%)  调查有虫株数(株)  100% 调查总株数(株) ............................ (1) 虫瘿密度计算公式见公式(2): 虫瘿密度(个 / 株或枝) 查得虫瘿总数(个) ...................... (2) 调查总株(枝)数(株或枝) 4.2.3 发生程度划分及成灾标准 以虫瘿为主要调查对象,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划分标准见附录E。 成灾划分标准为:苗木平均虫瘿密度21个/株以上;受害林分平均虫瘿密度11个/枝以上或有虫株率 达31%以上。 4.2.4 调查结果统计 根据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并按照附录E划分标准,分别统计不同危害程度和成灾面积, 填入附录F和附录G。 2 DB35/T 1686—2017 4.3 虫情监测 4.3.1 监测点设置 发生区每乡镇设按照桉树分布情况设置一个以上监测点;毗邻区从发生区边缘向外辐射1000 m设一 个监测点,监测点应设在面向虫源地的山坡。 4.3.2 监测方法 在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蜂羽化期,在监测点内设置大小为20 cm×30 cm的黄色诱虫粘板,每个监测点 按平行线法设置10块。1年至2年生幼林设置高度2 m~4 m,苗圃设置高度为1 m。黄色诱虫粘板每2 d 更换一次并收回室内镜检,统计成蜂数量,填入附录H。 5 分区治理技术 5.1 未发生区 5.1.1 加强监测 按照4.3开展监测。 5.1.2 加强检疫防范 严禁从发生区调入插条等繁育材料育苗或苗木造林;对从境外调入的苗木或其它繁育材料要严格进 行检疫复检,确认没有携带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方能用于造林或育苗。具体检疫技术执行LY/T 2781-2016 的规定。 5.1.3 选用抗虫品种(品系)造林 新造林地宜选用尾巨桉DH32-29等高抗品种(品系)造林,具体参见附录I;禁止种植易感的品种(品 系),具体参照附录J。具体营林技术执行LY/T 2456-2015的规定。 5.2 轻度发生区 5.2.1 加强监测 按照4.3开展监测。 5.2.2 加强检疫封锁 严禁区内桉树插条及其苗木等繁殖材料调出发生区。桉树苗木区内调运应严格按照调运检疫程序进 行抽样、检验以及除害处理。具体检疫技术执行LY/T 2781-2016的规定。 5.2.3 林业防治 植株地径3 cm以下1年至2 年生的桉树幼林,结合抚育、施肥等营林措施,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抽梢 2 前,砍除并烧毁受害较重的植株或枝条。在幼林中每hm 集中栽植40~50 株的尾赤桉DH201-2、窿缘桉 和大叶桉等诱饵树(附录J),于每年春季修剪成丛状,控制高度为1.0 m~1.5 m,定期剪除受害枝条 集中烧毁处理。苗圃苗木可喷施1.0 mmol/L茉莉酸甲酯溶液诱导桉树产生抗性。 3 DB35/T 1686—2017 5.2.4 物理防治 在3月至10月成蜂发生期,采用20 cm×30 cm长方形的黄色诱虫粘板,挂在高2 m~4 m处,每公顷 放置30~40块,7 d~10 d 更换1次。 5.2.5 生物防治 应用林业技术等无公害防治措施保护林间瓢虫、蜘蛛、蚂蚁等天敌,促进天敌种群繁殖。 5.2.6 化学防治 对发生虫害的零星桉树植株,于3月、5月中旬至8月的幼虫期,用打孔注药机在树干

pdf文档 DB35-T 1686-20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86-20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86-20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86-20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48:3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