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65 备案号: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735—2017 柳尖胸沫蝉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Aphrophora costalis Matsumura 2017 - 12 - 04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273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科技学院、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史丽雯、李文龙、刘国荣。 I DB22/T 2735—2017 柳尖胸沫蝉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柳尖胸沫蝉的术语和定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虫情 调查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柳尖胸沫蝉防治。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柳尖胸沫蝉 Aphrophora pectoralis Matsumura 隶属半翅目 Hemiptera、尖胸沫蝉科 Aphrophoridae、尖胸沫蝉族 Aphrophorini、尖胸沫蝉属 Aphrophora Germar。 3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见附录A。 4 4.1 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 发生程度指标 按新梢被害率,将发生程度划分为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3级。程度指标为: ——5%<轻度发生≤10%; ——10%<中度发生≤20%; ——重度发生>20%。 4.2 成灾指标 新梢被害率达20%以上。 5 5.1 虫情调查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柳树占2成以上的中、幼龄林或“四旁”绿化柳树。 5.2 虫情线路踏查 1 DB22/T 2735—2017 5.2.1 5.2.2 5.2.3 5.3 2 虫危害期,将相邻的寄主林分合并为 1 个踏查块,面积不超过 200 hm 。 “四旁”绿化树带相邻,按同龄级合并,进行统一编号。 按确定的踏查线路,采取机械取样法,选取 50 株样株,调查样株被害状。填表 B.1。 标准地调查 5.3.1 对踏查林分的被害株率达到 20%以上的林分或林带,进行标准地调查。 5.3.2 标准地按小班(无林班、小班编号的林带以 200 m 为单位)设立,调查样株 20 株。每株取 10 枝新梢。查数被害新梢数,填写表 B.2。 6 防治技术 6.1 营林技术 营造混交林。 6.2 生物防治 利用人工鸟巢等措施招引食虫鸟类,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栖息的环境条件。 6.3 化学防治 6.3.1 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 在 3 龄若虫前进行。用 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 1200 倍液或 1.2%烟碱·苦 参碱 4000 倍液或 5%甲维盐 300 倍液喷雾;或其他药剂防治,用法按照说明书。 6.3.2 7 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防治成虫,方法同上。 2 DB22/T 2735—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柳尖胸沫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A.1 学名 Aphrophora pectoralis Matsumura, 1903 同物异名:Aphrophora costalis Matsumura 1903 A.2 寄主 柳树Salix spp. A.3 A.3.1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8.9 mm~10.1mm;雄虫体长7.6 mm~9.2 mm。体黄褐色,密布黑色小刻点及灰白色短细毛。 头靠近后缘复眼与单眼间各有1黄斑。额中央有1纵脊,两侧各有10余条横斜脊线。前胸背板近七边形, 后缘略凹呈弧形;前端凹陷内有不规则的黄斑4个,近中脊两侧各有1个黄色小圆斑。前翅褐黄色,中部 有1黑褐色斜向横带。见图A.1 。 a) 成虫 (背面) b) 成虫 (背面) 图A.1 A.3.2 成虫 卵 长1.5 mm~1.8 mm,宽0.4 mm~0.7 mm。披针形,一端尖而略弯,弯端外侧色深。初产淡黄,后变 为深黄色。见图A.2 。 3 DB22/T 2735—2017 图A.2 A.3.3 若虫 A.3.3.1 1龄若虫头宽0.3 1mm,体长1.35 A.3.3.2 2龄若虫头宽0.41 mm,体长2.18 A.3.3.3 3龄若虫头宽0.92 mm,体长4.17 龄末时翅芽伸达第1腹节后端。 A.3.3.4 4龄若虫头宽1.24 mm,体长4.96 A.3.3.5 5龄若虫头宽1.70 mm,体长6.44 A.4 在梢内的卵 mm。头、胸淡褐色,复眼暗红色。 mm。体色同1龄。 mm。头、胸黑褐色或黄褐色,复眼暗红色。初期出现翅芽, mm。初期翅芽伸达第2腹节前端,龄末伸达第2腹节后端。 mm。初期翅芽伸达第3腹节中部,龄末伸达第4腹节中部。 生活史及习性 1 年发生 1 代,以卵在枝条上或枝条内越冬。4月中旬后,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5月中旬为 孵化盛期,5月下旬进入末期。 若虫共有5龄,历期45 d~55 d。初孵若虫喜群集在新梢基部吸食。同时,腹部不断地排出泡沫, 将虫体覆盖。尾部不时翘起,露在泡沫外。2龄若虫除危害新梢基部外,还可在梢中部或上不吸食。3 龄以上若虫活动性增强,不固定在一处吸食,喜为害l年生~2年生枝条,也危害3年生~5年生枝条。随 龄期增长,若虫吮食量亦也明显增大,排出的泡沫显著增多,整个虫体包被在泡沫中。若虫在泡沫里脱 皮。被害枝条上泡沫不时呈水滴状落下,或沿技干流淌,呈水渍状。见图A.3 。 a) 4 2 龄若虫 b) 5 龄若虫 DB22/T 2735—2017 c) 若虫危害状 d) 图A.3 若虫分泌的泡沫呈水滴状 若虫及危害状 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多喜在树冠中部、上部的l年生和2年 生枝条上吸食危害。常固定于一处,不停地用口器吸吮汁液,同时不断从腹末端排出小液滴。受害的枝 条表面,有一圈圈、一道道褐色的痕迹,此处易折断。成虫经26 d~40 d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一生交 尾多次。雌成虫交尾后第2 d开始产卵,卵多产在当年枝条新梢内,每梢可产卵2 粒~107 粒,梢内卵 粒整齐排列;也可产在1 年生~2 年生枯枝上,每梢产4 粒~44 粒。以卵越冬。雌成虫存活28 d~92 d,一生最多可产卵156粒;雄成虫存活36 d~90 d。成虫无明显趋光性。 5 DB22/T 2735—2017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柳尖胸沫蝉调查表 柳尖胸沫蝉线路踏查记录见表B.1。 表B.1 柳尖胸沫蝉线路踏查记录 ,踏查块面积 公顷,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 ,调查时发现其它虫(病、鼠)名称及其危害情况简述 踏查块编号 林龄组 , 。 调查情况记载(有柳尖胸沫蝉或危害状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有虫株数 调查时间: 6 有虫株率(%) 年 月 日 调查人: DB22/T 2735—2017 柳尖胸沫蝉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见表A.2。 表 B.2 柳尖胸沫蝉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 ;林班小班名称 ;调查小班面积 调查林分编号 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 ;踏查所报有虫(病害)株率(%) 调查时年度内是否有其它有害生物同时发生及记述 样株号 被害新梢数 新梢数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被害新梢数 新梢数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 ; 。 新梢数 样株号 1 公顷;林龄 被害新梢数 新梢被害率(%) 调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B22-T 2735-2017 柳尖胸沫蝉防治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45: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