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44544.6 (22)申请日 2021.11.15 (71)申请人 中国计量大 学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 258号中国计量大 学 (72)发明人 徐鹏 徐莲莲 乔宪武 饶宾期  范子晨 邱淑霞  (51)Int.Cl. H05K 7/20(2006.01) H01L 33/64(2010.01) (54)发明名称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 热器, 涉及LED照明领域, 涉及散热器, 具体涉及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散热器分为下 中上三层功能结构, 分别包括水冷散热, 复合散 热以及气冷散热。 网络微通道与Y形翅片分别为 水冷与气冷部分的主体, 其中网络微通道的长度 比和水力直径比为0.79; Y形翅片的长度比为 0.79, 直径比为0.71。 本发明可以使散热效率更 高, 温度均匀性更好, 并且一方面微通道的设计 能够降低普通水冷的腐蚀与泄露的危害, 另一方 面合成射流散热的设计工艺简单, 能够强化传 热, 最终使照明效率更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13939166 A 2022.01.14 CN 113939166 A 1.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散热区域是导热基板(5)加上封装盖 (1)构成的一个分为下中上三层功能结构的空心腔体, 所述散热器两侧有通风网孔(2), 底 部粘贴有灯罩(3)保护的LED阵列(4); 空心腔体下层是内部带有两个反向对称的网络微通 道(6)的水冷散热板(7), 所述水冷散热板(7)两侧设有连通的流体工质入口(13)与流体工 质出口(14)的管道供流体工质循环流通, 且流体工质出入口通过管道和所述导热基板(5) 上的水泵电机(8)相连; 空心腔体中层, 在所述水冷散热板(7)上设置了Y形翅片(9)阵列; 空 心腔体上层, 以封装盖(1)为中心, 设置四个圆形凹腔(10 ‑3), 在所述凹腔(10 ‑3)内设置合 成射流气冷散热器(10), 所述 合成射流气冷散热器(10)的射 流口正对Y形翅片(9)上 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基板 (5)与所述网络微通道(6)的水冷散热板(7)之间填充导热硅脂, 所述网络微通道(6)为树状 分形分叉网络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网络微通道(6) 的横截面 为圆形, 分叉角为6 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微通道 (6)的水冷散热板(7)顶部的二级导热基板厚度不超过网络微 通道(6)截面高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Y形翅片(9) 深度与水冷散热板(7)宽度一致, 并且垂直于所述网络微通道(6)的水冷散热板(7)顶部的 二级导热基板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Y形翅片(9) 的横截面 为矩形, 分叉角为9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合成射流 气冷散热器(10)由设置在封装盖(1)内部圆形凹腔(10 ‑3)的压电片(10 ‑1)、 设置在压电片 (10‑1)上的振荡隔膜(10 ‑2)和设置在封装盖上的射流喷嘴(10 ‑4)组成, 所述凹形框架中心 设置为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温度监控 系统, 所述导热基板(5)上装有温度监控探头(12), 所述 温度监控探头(12)、 水泵电机(8)与 所述合成射流气冷散热器(10)共用一个电源(1 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泵电机 (8)、 电源(1 1)、 温度监控探 头(12)与Y形翅片(9)之间无接触导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盖(1) 两侧的通 风网孔(2)装有防尘网。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3939166 A 2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 复合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LED照明领域, 涉及散热器, 具体涉及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 器。 背景技术 [0002]LED(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 这使它成为本世 纪最具前景的照明方案。 广泛应用的同时, 提高大功率LED照明性能也是一直关注的重点, 其中散热是必须克服的重大 因素。 如果不能解决散热问题, 将会大大降低LED大功 率发光体 的寿命和效率, 产生的热量对器件有很大的影响, 如热失效、 性能漂移 甚至直接损毁照明器 件。 [0003]为了解决大功率发光体散热难问题, 近年来在散热器的改进与发明上层出不穷, 主要集中在对流传热的风冷和微通道的水冷这两个方向。 其中风冷大多数采用风扇来散 热, 但风扇噪音大, 并且如果安装不稳定出现转动震动就会损坏设备。 微通道水冷技术是一 种高效经济的冷却技术, 常见的多为平行或蛇形微通道, 例如专利[CN112185914A]和专利 [CN103826422A]中的微通道, 但一旦出现堵塞, 就会导致温度分布不均, 缩短仪器寿命, 并 且这些常规的微通道冷管需要较大的压降, 能耗更高。 关于多级结构的微通道, 例如专利 [CN102862092B]的T型微通道上下两级的直径比与长度比严格满足Murray定律, 但分叉角 度、 空间最大利用率和流阻最小化这样的限制条件较多。 通过射流冷却设备也是近年来的 研究热点, 例如专利[CN202915199U]中合成射流散热器工作时, 空腔口产生空气流动, 通过 灯罩上的微型空气口与外界空气交换, 但灯罩外无遮挡, 微型空气口易被灰尘雨水污染堵 塞, 进而使散热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 热器, 能够结合对流和传导两种散热方式, 最大限度的提供散热效率, 还可以改善温度分布 不均匀的情况。 [0005]本发明为 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 术方案: [0006]散热区域是导热基板5加上封装盖1构成的一个分为下中上三层功能结构的空心 腔体, 所述散热器两侧有通风网孔2, 底部粘贴有灯罩3保护的LED阵列4; 空心腔 体下层是内 部带有两个反向对称的网络微通道6的水冷散热板7, 所述水冷散热板7两侧设有连通的流 体工质入口13与流体工质出口14的管道供流体工质循环流通, 且流体工质出入口通过管道 和所述导热基板5上的水泵电机8相连; 空心腔体中层, 在所述水冷散热板7上设置了Y形翅 片9阵列; 空心腔体上层, 以封装盖1为中心, 设置四个圆形凹腔10 ‑3, 在所述凹腔10 ‑3内设 置合成射流气冷散热器10, 所述合成射流气冷散热器10的射流口正对Y形翅片9上方; 所述 网络微通道6是 由两个Y形两级分叉串联形成, 且第二个分叉的母管是第一个分叉的子管, 网络微通道6的母子管的长度比为0.79, 水力直径比为0.79; 所述Y形翅片9母、 子管的长度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3939166 A 3

.PDF文档 专利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第 1 页 专利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第 2 页 专利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20: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