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608071.6
(22)申请日 2021.12.2 2
(71)申请人 上海路博减 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航谊路8号6幢B
楼4层B4- 01#
(72)发明人 欧阳郁汀 施竹珺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1104
代理人 缪利明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F 30/23(2020.01)
G06F 30/27(2020.01)
G06N 3/12(2006.01)
G06F 111/06(2020.01)
(54)发明名称
基于框架结构的子结构的多层框架消能减
震设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框架结构的子结构
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包括步骤1、 建立
多层框架结构的等效缩阶模型; 步骤2、 基于多层
框架结构的等效缩阶模型设计基于子结构的消
能减震装置参数; 步骤3、 在有限元软件中, 模拟
验证所设计的消能减震装置的有效性; 和步骤4、
在真实结构的关键节点安装监测系统, 基于震后
数据对步骤1的模型进行模型更新, 重复步骤2和
步骤3, 实现震后建筑功能的快速恢复。 本发明的
方法基于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子结构的控制参
数, 利用震后数据实现模型更新, 可以避免因系
统误差、 观测误差或观测信息完备性不足导致的
控制效率下降的问题, 确保本方法的控制效果和
鲁棒性。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4297757 A
2022.04.08
CN 114297757 A
1.一种基于框架结构的子结构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所述框架结构的子结构
包括多层框架结构(1), 位于所述多层框架结构(1)上的环状 矮墙(2), 底部借助摩 擦型支座
(5)放置于所述环状矮墙(2)内的子结构(4), 设置于所述环状 矮墙(2)内壁上的一层或多层
碰撞耗能材 料(3), 以及设置 于所述环状矮墙(2)内壁上的若干个立方刚度非线性弹簧(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建立多层框架结构的等效缩阶模型;
步骤2、 基于多层框架结构的等效缩阶模型设计 基于子结构的消能减震装置参数;
步骤3、 在有限元 软件中, 模拟验证所设计的消能减震装置的有效性;
步骤4、 在真实结构的关键节点安装监测系统, 基于震后数据对步骤1的模型进行模型
更新, 重复步骤2和步骤3, 实现震后建筑功能的快速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1包括:
步骤1.1、 建立多层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计算在不同地震 波作用下 结构的动力响应;
步骤1.2、 地震作用下, 建立多层框架的有限元模型的等效缩阶模型, 即多自由度系统
的基本运动方程:
根据缩阶模型 得到框架的状态空间方程:
其中: Z表示系统的状态量,
表示系统的观测量
xT,
表
示系统状态的相对量;
为绝对加速度;
状态矩阵和观测矩阵分别为:
在所述状态空间方程中, 地震动
为状态空间方程的输入, 结构响应为状态空间方程
的输出
状态空间方程输入至输出的传递函数关系由缩阶模型的质量参数、 刚度参数和阻
尼参数确定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2包括:
步骤2.1、 根据结构的设计尺寸, 确定缩阶模型各自由度的质量参数, 确定各自由度刚
度和阻尼参数的取值范围; 随机挑选Q个模型, 其对应的参数组记为z, 基于已知的地震波,
计算Q个模型的响应;
步骤2.2、 为评价各模型的性能, 定义评价 函数为
其中, rms为均方根算子;
为参数组z对应的模型中第i个节点的响应输出; yi(t)
为有限元模型第i个节点的量测响应; N 为量测节点总数;
利用评价函数评估步骤2.1的模型, 基于微分演化算法, 对Q组模型进行优选及重组, 得
到新的Q个模型;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297757 A
2步骤2.3、 为评价新的模型的性能, 重 复步骤步骤2.2的评估过程, 当得到的评估结果不
再变化时, 得到多层框架结构的等效缩阶模型;
步骤2.4、 地震作用下, 受控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表示 为:
其中, G是控制力向量Fa的作用位置矩阵, 矩阵:
步骤2.5、 控制力Fa作用在框架顶层, 表示为摩擦型支座(5)的摩擦系数μ, 子结构(4)的
质量md, 立方刚度非线性弹簧(6)的刚度kN、 碰撞耗能材料(3)的碰撞系数rc以及子结构(4)
相对运动状态uN的函数, 即Fa(md,kN,rc, μ,uN);
步骤2.6、 确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 结
合场地条件, 确定反应谱; 根据反应谱选择天然地震加速度时程和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
步骤2.7、 以减振后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为优化目标J2, 基于所选的地震加速度工
况, 设计摩擦型支座(5)的摩擦系数μ, 立方刚度非线性弹簧(6)的刚度kN和碰撞耗能材料
(3)的碰撞系数rc;
以减振装置的能量耗散效率为优化目标J3, 基于所选的地震加速度工况, 设计摩擦型
支座(5)的摩擦系数 μ, 立方刚度非线性弹簧(6)的刚度kN和碰撞耗能材 料(3)的碰撞系数rc;
步骤2.8、 步骤2.7从不同角度评价控制效率, 得到的控制装置设计参数分别满足优化
目标J2和J3; 为使所设计的控制 装置参数同时满足J2和J3, 提出基于帕雷托前置面的多目
标优化问题, 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 ‑II算法优化控制装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包括: 建
立由步骤2.8优化得到的控制装置的有限元模型, 代入原结构中进行有效性验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4包括:
步骤4.1、 在实际结构的关键节点中, 布置监测系统; 在经历强震后, 基于监测数据, 对
多层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 更新;
步骤4.2、 重复步骤2至步骤3, 进行震后减振装置的快速设计, 以实现建筑功能的快速
恢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矮墙(2)
的截面为圆环截面 或多边形截面, 内侧壁设置预留孔; 所述碰撞耗能材料(3)借助所述预留
孔通过高强螺栓与所述环状矮墙(2)固定连接; 所述立方刚度非线性 弹簧(6)借助所述预留
孔通过高强螺 栓与所述环状矮墙(2)固定连接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方刚度非线
性弹簧(6)沿所述环状矮墙(2)内侧壁均匀布置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碰撞耗 能材料
(3)的截面形状同样为圆环截面 或多边形截面; 且所述碰撞 耗能材料(3)固定在所述立方刚
度非线性弹簧(6)的上侧 和下侧。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297757 A
3
专利 基于框架结构的子结构的多层框架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20: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