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数字信任 银行如何保障数字身份安全 中文版翻译 本报告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更多报告,请扫描二维码 进入找报告小程序 添加微信lycj002邀请您进入更多行业分类群 群内每日分享更多深度报告! 数字信任 | 目 录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前言 现在,许多日常活动都依赖数字服务,包括实时新闻和网上购物等实用服务,以及医疗保健和银行业务 等关键服务。随着人们愈加依赖数字渠道来维系最重要的关系,数字经济中对身份的识别变得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虽然人们对数字业务的依赖性不断加大,但全球各地的数字身份框架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托于模拟 和纸质证明。例如,我们能够与身处地球另一端的医生交谈或通过点击一个按钮立即汇款,但当需要证 明我们的身份时,却通常需要上传一张往往是多年前签发的纸质文件照片。 在全球各国和各地区政府和公共部门共同、积极地推动下,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不必再运用上述传统、 纸质的数字化身份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是广泛采用数字化身份凭证,以更便利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 身份。 在身份数字化进程中,银行得益于客户身份验证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天然地处于发展数字身份计划 的核心。例如,强监管使得银行能够可靠地保存客户最敏感的数据;又如,银行在获得每个新客户时, 必须通过一个被称为“了解你的客户” (KYC)的程序识别和验证客户身份。 数字身份计划实施有望,但也必须谨慎管理。数字身份计划能够切实减少诈骗活动并催生各种新产品 和服务。与此同时,数字身份也可能会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发隐私保护、普惠金融和政府角 色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希望本报告能开启有关这一关键领域未来发展的热烈讨论。 Rob Nichols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主席、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 Oliver Wyman 2 数字信任 | 目 录 中国银行业协会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类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数字网络空间对人民生产生活、经济运营、国家 治理和国际政治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的数字网络空间中,可信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 保障,也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身份(在我国又称“网络可信身份”)是可信网络空间的 必要构成,是居民、企业和机构远程交流、交易和事务办理的关键基础,在疫情期间和未来万物互联的时 代更是如此。 “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已成为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战略,此外个人身份信息的合理收集、 保存和共享也是近年来网络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议题。 在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和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浪潮下,银行作为接受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在过去 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身份收集、识别与验证及可靠的信息存储与交换的经验,具备生成和交换可信身 份的技术,能够提供消费者身份及金融数据的充分保护,有基础、有能力成为数字身份生态体系的重要成 员,甚至可成为提供相关数字身份的服务机构。 以何种身份参与数字身份生态体系是银行重要的战略命题。这不仅将给银行带来潜在的新收入,更给银行 带来了重塑客户旅程,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业务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长期的资源投入和潜在的各类 技术应用风险。整体看来,银行业需保持行业协作,积极参与政策及标准制定,支持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战略 的实施,保护消费者数据隐私权益,促进金融普惠和数字普惠。 本报告从全球视角,全面总结了当前全球各国数字身份体系发展情况和数字生态体系的必要构成,同时对 银行以何种角色参与数字身份生态体系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开启中国银行业未来如何参 与数字身份生态体系建设的讨论。 邢炜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 © Oliver Wyman 3 数字信任 | 目 录 奥纬咨询前言 随着数字互动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消费者亟需可靠、可信赖的数字身份证 明,上述需求迫切到需要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满足。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陆续通过公共部门或私有部门采取了行动来满足上述需求。印度、新加坡和爱沙尼 亚已通过公共部门开展数字身份计划,北欧国家和加拿大也已经推出了相应的私营部门计划。中国和比利 时的数字身份生态系统已涌现出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数字身份计划。 身份数字化转型预计将给社会、金融、经济等诸多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正在开始理解其影响,包括 如何向消费者提供数字身份相关服务、如何确定数据所有权、如何确定营销关联获得最终消费者,以及数 字身份服务行业的结构等,上述转变甚至可能重塑居民、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 开发数字身份必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无论采用何种交付模式,都需要政府、银行业和其他多个部门之间 的紧密合作,包括创建信任框架、建立生态系统、开发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以及扩大数字身份的应用等。 银行想要在数字世界中保持相关性,就必须在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很荣幸与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合作、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推进本项重大议题。我们相信,数字身份不仅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会开创银行业的新时代。 Ted Moynihan 奥纬咨询 执行董事合伙人 © Oliver Wyman 4 目录 执行摘要 1. 数字身份的前景展望 6 7 2. 银行在数字身份中的角色 12 结语 22 术语表 37 3. 成功推行数字身份 附件:各国和市场的数字身份概况 © Oliver Wyman 17 24 5 数字信任 | 目 录 执行摘要 驾驶证、护照、出生证明……这些政府颁发的实物凭证历来都是银行业及其他领域个人识别流程的 核心。而现在,数字身份计划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替代方案,能够帮助我们验证个人信息并与政府 部门、银行、用人单位和其他组织分享个人数据。 有了数字身份认证,机构可以授权支付、完成客户身份识别与验证(KYC)、开立账户、管理应用程序的 访问权限、提供证书、维护供应链安全,甚至完成背景调查。如今社会充斥着大量数字互动,导致个人 信息碎片化、诈骗手段升级,而数字身份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重大挑战。 国家数字身份计划(National Digital Identity Scheme)是对数字身份最有效的利用。经验证明,国家 数字身份计划能够将相关技术系统和协议整合为一个简化的身份认证服务,从而消除消费者和企业之 间的摩擦,同时还能提高双方互动的安全性。虽然目前建立了国家数字身份生态体系的国家还不多, 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有了几种不同的参考做法:政府主导、私营部门主导和二者混合主导的数字 身份计划。除了那些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数字身份的国家以外,美国、英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南非 和欧洲各国等许多国家也有可能在未来十年里加入此行列。 从当前实践看来,一些国家数字身份计划甚至并非由政府主导,而是由银行主导。对于那些有意在国家 数字身份生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的银行来说,它们也可以借鉴相关经验。 国家数字身份计划的引入为银行的客户带来好处。银行在日常工作中已积累管理大量个人数据和验证 庞大客户群体身份的经验,并且银行之间大多构建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联盟。因此,如果银行能参与 制定国家数字身份计划,可以使得消费者更加信任该计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参与制定国家数字 身份计划也会为银行提供诸多好处,例如能够降低运营费用、减少欺诈风险、改善客户对银行的观感 和忠诚度,还可能带来新的收入。 随着数字身份信息更加丰富,用途更加广泛,如果银行能提供这种服务,就相当于抓住了一个为客户 规划服务,同时还能改善端到端客户旅程的战略机遇。尽管这项服务会产生一定研发成本,但据估计, 数字身份服务机构仅从“身份验证”这一项业务中就可从每位客户获得每年40美元的收入。 对于那些目前还没有建立好全国性的数字身份生态体系的国家来说,重要的问题还包括如何确定实施 路径,例如银行应该成为该体系的领导者还是参与者。道德层面的考量和如何促进金融普惠与数字普 惠将是国家关注的核心。引入数字身份系统既可能促进金融和数字普惠,也可能适得其反。国家应确保 有更多的人在开始使用数字身份时能得到相关引导,这样便可以缩小数字鸿沟。 如果使用得当,数字身份能让所有互动变得更简便、更安全,同时还会提高居民进行数字活动时的安全 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信赖银行。 © Oliver Wyman 6 数字信任 | 目 录 1. 数字身份的前景展望 数字身份计划致力于为人民提供一种更为简单、安全的方式来获取和使用线上和线下服务。目前已推 行数字身份计划的国家不多,当前所有计划均由政府和/或私营部门主导。其他很多国家也正在制定相关 计划,并确保在未来十年内制定完善。 数字身份的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用户拥有多种登录方式,以获取从社交媒体到银行等各类线上服务。关于数据 安全漏洞和个人数据滥用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人都头疼该如何保障网络和身份信息的安全。国家数 字身份计划能够取代实物形式的身份识别及零散的数字身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管理和控制个人 数据共享的手段。 数字身份存在多种方案。最简单的是实物身份凭证在数字化流程中的应用,例如在开设网上银行账户 时,使用经政府服务机构等方式认证的文件扫描件。高级一些的是,多国政府发布了数字化的“电子身 份证” 身份凭证(e-ID),居民可以凭借它们来验证自己的身份。如果再高级一些,则是单一的、集成的 身份关系(业内称为“联合”身份模式),可以帮助居民在访问各种第三方服务或产品时验证身份,从而 在流程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流畅无缝的服务体验。 © Oliver Wyman 7 数字信任 | 目 录 图 1: 数字身份凭证的形式 数字身份 (由政府或私营部门运营) 政府签发的 实体身份证 政府签发的 电子身份证 基本数字身份 集成数字身份 单点登录 核心个人数据 核心个人数据 核心数据以及交易、 健康、 教育背景等数 据(子集) 发行人持有的数 据(子集) 采集的 数据内容 核心个人数据 (姓名、 出生日期等) 数字用途 一种实体证件,扫描 后进行数字登陆 一种用于执行(经许 可的)数字访问的数 字凭证 一种帮助用户以数字 方式验证或分享个人 数据的服务 与基本数字身份一样的 用途,并允许选择性验 证和分享更多核心数据 之外的数据,能实现数 据聚合和个性化服务 一种帮助用户开 通数字身份并提 供(未经验证的) 信息的服务 数据最小化 否 否 是 是 是 示例 无 • 中国(政府签发的身 份证) • 中国(钱包) 早期拓展功能: 使用……登录 •
奥纬咨询 数字信任 银行如何保障数字身份安全 有水印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路人甲 于
2022-08-23 08:33:2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2.4 MB)
分享
友情链接
DB3305-T 149—2020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 湖州市.pdf
GB-T 43541-2023 智能制造 网络协同制造 业务架构与信息模型.pdf
MZ-T 152-2020 康复训练器械 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通用技术条件.pdf
GB-T 17799.2-202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pdf
GB-T 36619-2018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命名规范.pdf
教育部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教育数据管理办法.pdf
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模板(2023版)—系统密评报告.docx
T-NBQLX 002—2021 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和零部件信息安全通用测试规范.pdf
XF-T 999-2012 防排烟系统性能现场验证方法热烟试验法.pdf
NB-T 10354-2019 管束式集装箱.pdf
SN-T 3733-2013 集装袋 循环顶吊试验方法.pdf
专利 资产暴露面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PDF
GB-T 42081-2022 志愿服务基础数据元.pdf
GB-T 26698-2022 考试用铅笔和涂卡专用笔.pdf
GB-T 21063.3-2007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pdf
GB-T 43565-2023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篮球场地.pdf
GB-T 40595-2021 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导则.pdf
GB-T 28454-202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PS)的选择、部署和操作.pdf
DB5104-T 54.2-2022 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第2部分:风机系统 攀枝花市.pdf
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pdf
1
/
3
39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2.4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