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13035.7
(22)申请日 2022.09.14
(71)申请人 苏州瀚华智造智能技 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林泉街399号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
园 (苏州) 文昌院 (8#) 20 6室
(72)发明人 何姗姗 汪敏敏 高鹏 杨帆
李振瀚
(74)专利代理 机构 湖北中礼和律师事务所
42297
专利代理师 温珊姗
(51)Int.Cl.
B25J 9/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 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
夹标定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搭建机器人
工作站, 导入CAD 模型并定义装夹坐标系, 同时根
据标定对象的几何特征选择标定模式; 步骤二:
标定数据采集: 采集包括CAD模型中的数据和实
际模型中的数据; 步骤三: 创建标定坐标系: 分别
对CAD模型和实际模型创建局部坐标系, 通过两
个局部坐标系之间的配准得到变换矩阵, 最后将
CAD模型中定义的装夹坐标系映射得到实际模型
的装夹坐标系。 本发明提出的标定方法不依赖待
标定装夹坐标系与模型的位姿关系, 可将装夹坐
标系定义在模 型上的任意位置, 有利于加工场景
中的快速落地实施; 通用性强, 能够涵盖大多数
简单零件的装夹标定 应用场景。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5476359 A
2022.12.16
CN 115476359 A
1.一种基于 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搭建机器人工作站, 导入CAD模型并定义装夹坐标系, 设机器人基坐标系为
RCS, 工件坐标系为WCS, 工具的依附坐标系为ECS, 工具的加工坐标系为TCS, 同时根据标定
对象的几何特征选择标定模式, 所述标定模式有六种: 1)三平 面法模式、 2)一点加一直线法
模式、 3)一 点加两平面法模式、 4)两点加一平面法模式、 5)三 点法模式和6)两直线法模式;
步骤二: 标定数据采集: 采集包括CAD模型中的数据和实际模型中的数据, 其中CAD模型
中的数据通过在软件中选择 特征得到, 实际模型中的数据通过测量设备实际测量得到;
步骤三: 创建标定坐标系: 分别对CAD模型和 实际模型创建局部坐标系, 通过两个局部
坐标系之间的配准得到变换矩阵, 最后将CAD模型中定义的装夹坐标系映射得到实际模型
的装夹坐标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
骤一具体为: 在离线编程软件中搭建机器人工作站, 导入与实际场景一致的机器人、 加工工
具和加工工件的CAD模型, 在软件中建立工具、 工件与机器人的装夹关系, 然后观察待标定
对象中是否具有以下简单几何特征: 点、 直线、 平面、 圆面、 球面、 圆柱 面, 根据模型中具有的
几何特征选取六种标定模式中的一种, 每种模式中的特征需要满足相关规则才能创建标定
坐标系, 其中: 1)三平面法模式要求三个平面能够相交于一点; 2)一点加一直线法模式要求
一点不在直线上; 3)一点加两平面法模式要求两平面相交且一点不位于交线上; 4)两点加
一平面法模式要求两点构成的直线与 平面相交; 5)三点法模式要求三个点两两不重合且不
共线; 6)两直线法模式要求两直线不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
骤二具体为: 分别在软件中选择CAD模型上的特征, 以及在实际模型中采集 实际模型中的特
征, 其中CAD模 型中的特征通过点选理论模型中的特征得到, 实际模 型中的特征通过外部测
量设备实际采集得到, 采集直线数据时需采集直线上两个点, 采集平面数据时需采集三个
或以上不共线点, 采集球面数据时需采集四个或以上不共面点, 采集圆柱面数据时需采集
六个或以上不共面 点, 采集圆面数据时需采集圆上三个或以上不重合 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
骤三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 提取最简特征: 若采集数据中具有平面、 圆面、 球面或圆柱面特征, 采用拟合方法
提取出点或直线特征, 平面模型拟合为点和法向表示的最简形式; 圆面或球面数据拟合成
一个圆心或球心作为 点特征使用, 圆柱面数据拟合成一个轴线作为 直线特征使用;
S32: 建立局部坐标系: 分别对CAD模型和实际模型建立局部坐标系, 根据步骤一选择的
六种标定模式 中的一种, 基于最简特 征建立局部坐标系:
S33: 计算变换矩阵: 设CAD模型数据构造的局部坐标系记为
实际模型数据构造的
局部坐标系记为
建立两个局部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
S34: 得到实际模型的装夹坐标系: 设理论模型中的装夹坐标系为
实际模型中的
装夹坐标系为
根据T*计算待标定的实际装夹坐标系: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5476359 A
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
骤S32中, 当步骤一选择三平 面法标定模式时, 进 行的标定方法适用于最简特征具有三个平
面特征的坐标系标定, 设f1、 f2、 f3为三个互不平行的平 面, 该方法建立坐标系的特定规则 如
下: 1‑1)将三个平面的交点作 为坐标系原点O; 1 ‑2)将平面f1的法向作 为Z轴; 1‑3)将平面f1
和f2的交线作为X轴;
将三个平面fi(i=1, 2, 3)分别采用点法式(Pi, ni)表示: 其中Pi表示平面fi上一点, ni表
示平面fi的法向, 基于以上规则计算局部坐标系:
计算步骤如
下:
1‑a)计算坐标系Z轴的单位向量zDir: zDir=n1;
1_b)计算 坐标系X轴的单位向量xDir:
1‑c)计算坐标系Y轴的单位向量yDir:
1‑d)求解三平面的交点作 为坐标系原点O: 根据点在平面上建立下式所示的方程组, 通
过求解以下线性方程组得到三个平面的交点作为 坐标系原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
骤S32中, 当步骤一选择一点加一直线法标定模式时, 进 行的标定方法适用于最简特征具有
一个点特征和一条直线特征的坐标系确 定, 设直线l1(Q1Q2)是圆柱面拟合后提取的中轴线
或两点确定的直线, Pl, 1为直线外一点, 该方法建立坐标系的规则如下: 2 ‑1)直线l1决定了
坐标系的Z轴; 2 ‑2)Pl, 1位于坐标系的X轴上; 2 ‑3)Pl, 1向直线l1的投影点作为坐标系的原点
O;
基于以上规则计算 坐标系
计算步骤如下:
2‑a)计算坐标系Z轴的单位向量zDir:
2‑b)计算Pl, 1向直线Q1Q2的投影点作为 坐标系原点O;
2‑c)计算坐标系X轴的单位向量xDir:
2‑d)计算坐标系Y轴的单位向量yDir: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
骤S32中, 当步骤一选择一点加两平面法标定模式时, 进 行的标定方法适用于最简特征具有
一点和两个平 面特征的坐标系确定, 设Ps, 1为一点或一个球的球心, fs, 1和fs, 2为两个不平行
的平面, 法向分别记 为ns, 1和ns, 2, 该方法建立坐标系的规则如下: 3 ‑1)第一个平面的法向决
定了坐标系的Z轴; 3 ‑2)平面fs, 1和fs, 2的交线作为X轴; 3 ‑3)Ps, 1作为坐标系的原点O;
基于以上规则计算 坐标系
计算步骤如下: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5476359 A
3
专利 一种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装夹标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05:58上传分享